行业新闻——鼎天公告
瀏覽:
2016年04月14日 | 行业新闻 | 打印 | [返回列表]
民国遗珍 一蓑风雨任平生
民国遗珍 — 一蓑风雨任平生

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;大陆不可见兮,只有痛哭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;故乡不可见兮,永不能忘。天苍苍,野茫茫;山之上,国有殇。”
1962年1月24日台北的一所宅第中,一位白发苍苍、长须散胸的长者斜卧于病榻上。他双目遥视窗外那星光点点的夜空,想起了远在大陆的结发妻子,想起了爱女、女婿和家乡的山河,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沧桑与坎坷。眼看着晚年的凄楚,两行老泪不禁夺眶而出,潸然神伤,将方才轻吟的诗句写于日记上。这位老人便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,国民党元老、曾经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老先生。
于右任(1879年4月11日-1964年11月10日),陕西三原人,祖籍泾阳斗口于村,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原名伯循,字诱人,尔后以“诱人”谐音“右任”为名;别署“骚心”“髯翁”,晚年自号“太平老人”。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,自青年时追随孙中山,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;后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,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,兴办教育、兴修水利,是复旦大学、上海大学、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(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)的创办人;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,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,著有《右任文存》、《右任诗书》等;同时他还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,创立了“于体”书法艺术,曾创办标准草书社,集字编成《标准草书千字文》影响深远,至今仍在重印,被誉为“当代草圣”,与谭延闿等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。

于右任少负才名,聪颖好学,清光绪二十一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,成为秀才,其曾受教于刘古愚,与吴宓、张季鸾并称为“关学”余脉。清光绪二十四年参加岁试,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,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“西北奇才”。自1904年为清廷下令缉拿始逃亡上海,与马相伯、叶仲裕、邵力子等共同筹组复旦公学(即今复旦大学),后在日本得会孙中山,并加入同盟会,先后创办《神州日报》、《民立报》积极宣传民主革命。作为国民党的元老,他曾参与反袁斗争,在国民党一大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,与冯玉祥、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,出任驻陕总司令。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,并曾与李宗仁等竞选国民党副总统。
说起1948年于右任竞选副总统,可谓与众不同。一生投身民主革命的于右任可以说是两袖清风,家中并不富裕。参与副总统竞选的诸如李宗仁、孙科等人或为代表包旅社专车接送,或摆酒请客给代表发纪念品,各种拉关系。反观于右任,每天在屋内摆一书桌,置文房四宝笔、墨、纸、砚,凡代表即送“为万世开太平”条幅。大多数人都悟出于右任先生是以声望和一支笔作为竞选的力量,有人劝于右任别在家“守株待兔”,要出去走动,可以找财团借款活动,于右任一一谢绝。如此竞选,结果不言而喻,第一天投票,于右任493票即遭淘汰。选举结束,几个代表找到于右任安慰,冯自由感慨地说:“右老身无分文,凭人格声望、笔墨竞选,这能成功吗?纸弹根本敌不过银钱,这社会政治腐败,靠金钱、美女、红酒、车子拉票,于老怎能不失败呢?这失败原因全是我们这些人昧于世情造成的。”于右任虽然没有当上副总统,但其清贫、廉洁、清正、儒雅、豁达的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做人典范。

于右任一生淡泊名利、不喜金钱,也正是如此于右任书法很少专门为他人题字,但喜爱其书法的人则多不胜数。据说当年于右任住宅的胡同内常常有人随处小便,每到夏天胡同内臭气熏天蚊虫横飞,而于右任不得已在胡同内贴了一张字条“不可随处小便”。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,当天晚上就有人将此字条揭去,这可不是什么名文雅句,即使你喜爱于右任的书法也不可能拿着一张”不可随处小便“示人吧?不过揭条之人灵机一动,将字条剪开组成了“小处不可随便”。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,不过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右任书法喜爱到了何种程度。?

右老一生心怀祖国,本来是不想去台湾的,可是蒋介石不可能把这位国民党的宿老留在大陆,于是采用“挟持”的手段将于右任带去台湾。晚年的于右任思念祖国和妻子儿女,对两岸关系的和平解决抱有极大的希望。1964年时有一次蒋经国前往看望于右任,当时右老已经看出蒋经国就要接班了,在两岸问题上,他对蒋经国还是寄托着一定的希望。蒋经国当时提出:“许多人都有右老的条幅,我还没有,能否请于老题一墨宝给我作纪念?”蒋经国的要求,正合于右任的心意。经过一番思考,他给蒋经国书写了一副条幅:“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”。右老书写的这14个字,显然是说当今天下之利是国家、民族之利,即将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;万世之名,自然是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,留名青史,名扬万代。据说,蒋经国看了这副条幅后,很高兴,当即向于右任表示,这副条幅要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。于右任的条幅在蒋经国的办公室挂起来后,很快在台北高层传开,而且作各种解读的都有。一些喝墨较多的人看到这副条幅后,无不佩服于右任这副条幅的文字功力及深远意旨。此条幅的另一高妙之处是政治立场不同的人,也挑不出任何毛病。

可惜右老最终没能回到他朝思暮想的祖国故川,1964年8月于右任因病入院。9月的一天其老部下杨亮功前去探望他。于右任向他伸出一个指头。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过了一会儿,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,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。杨亮功只好说:“院长,等你身体好一些后,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,行不行?”于右任点了点头。此后,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,并陷于昏迷。一个指头、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,一直是一个谜。后来,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“一个指头、三个指头”:将来中国统一了,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,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。是了,“三间老屋一古槐,落落乾坤大布衣。”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地感念先生。
于右任痴迷书道,无论是魏碑还是行草都可以说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,尤其是其晚年的行草更是炉火纯青自成风范,人们因此称其为“当代草圣”。